欢迎访问锦州市工业大数据平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行业热点
降碳,成为“十四五”开局的热词。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随着各城市宣布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碳减排目标正在逐渐变为具体行动。 “让传统高耗能行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责任和深刻革命。”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对热电产业智能化实施落地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这场降碳攻坚战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企业将最先站上风口,“迎风起飞”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设定的过渡期是30年,而大多数发达国家从达峰到作出2050年碳中和承诺的所需过渡期约为60年,这凸显了中方的承诺和行动力度之大。 但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用能需求高,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使得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高”。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达到58%,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比重达到29%,人均碳排放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6%。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需要在推进发展的同时实现快速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夏建涛告诉记者,要如期实现减碳目标,需要各行各业提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尤其是高耗能产业,如热电、水泥、钢铁等行业。同时,减碳行动要多措并举,在减少使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让能源使用更绿色、更高效。 “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到大众,都要尽快建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夏建涛认为,我们要以更快的速度转变发展观念,把早期粗放式的生产过程变成精益化生产过程,让各项高能耗生产过程变成低能耗生产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减碳行动成为一场事关每个人的“全民运动”。“减碳行动对于企业来说,既有挑战,更多是机遇。”在夏建涛看来,对于众多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如电力、钢铁、煤炭、化工、建筑、交通运输等,悬在其头上的碳中和指标或将带给相关节能环保产业一场类似“供给侧改革2.0”的历史机遇。 据了解,当前很多高耗能产业,其生产过程相对比较粗放,不少环节主要靠运行专家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然后给机器下指令,调控生产过程,这样的生产过程并不高效也不节能。 “全应科技开发的热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热电工业机理为基础,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热电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构建热电生产过程端到端数字孪生模型,实时计算出最优的生产控制参数,为热电生产企业提供实时在线的全局生产过程的优化与控制,能够有效提升热电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煤炭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障生产安全和热电能源品质。” “用热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来提高整个燃煤机组的运行效率,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夏建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目前已经交付使用的项目来看,使用该系统后,每个热电厂每年能节省1万吨到2万吨的煤炭使用量;如果1万吨的煤炭不燃烧,就会少排放2.7万吨二氧化碳。同时,燃烧锅炉中用来抑制二氧化硫、氮化物生成的化学药剂的用量也会减少。 “一方面是燃煤成本的节省,另一方面是电厂用电、化学药剂等节省,还带来CO2排放减少带来的减碳成本的节省,综合各方面成本来看,系统能平均每年给热电厂带来1000万元到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夏建涛说。 而且,人工智能计算还将随着数据的收集以及自我学习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准,生产系统的调控更精准、系统能效更高。“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发现,刚交付完的智能化系统能使热电厂的整体能效提升2%-3%;系统运行12个月后,热电厂整体能效将提高到4%-5%。”夏建涛介绍,全应热电云系统目前已经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及西北地区的多个热电企业提供了高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我国共有约46万台工业锅炉,其中有近35万台都是燃煤锅炉,随着碳中和战略的推行,催生出了大量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这也坚定了全应科技在燃煤热电行业不断发展的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重点任务对我们是重大利好。”夏建涛告诉记者,过去,一些企业对节能降耗并不是很重视;现在,在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的不断出台,节能降耗成为了“刚需”。 “以前出去和客户谈热电智能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时,很多客户都觉得不着急,再等一等。今年,一些内蒙古、宁夏、陕北、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客户主动找来,希望能尽快帮助其实现2%-5%的能源节省目标。” “可以预测,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市场将‘倒逼’企业低碳转型,而以减碳和绿色转型为目标的工业互联网风口已悄然来临。”夏建涛表示,全应科技将发展目光聚焦在高能耗产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升级上,希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全球高能耗流程工业智能化控制的领导者。 在夏建涛看来,高能耗流程工业有多个赛道,热电行业只是其中一个赛道。目前来看,中国有近1万家规模性热电企业,每年能带来200亿元到300亿元的智能化升级的市场规模。与此同时,造纸、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氧化铝、电解铝等行业每年也有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全应科技希望未来能在3-5个垂直赛道上成为智能化的领导者,实现千亿级的工业智能化控制的收入规模。”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全应科技不断加快拓展市场的速度。夏建涛说,今年公司将有45个项目上线;2022年将有近200个项目上线,同时企业将实现盈利。2024年,公司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为了持续研发先进技术产品、不断拓展市场覆盖范围和提高工程交付能力,全应科技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实现多轮融资,松禾远望、明势资本、线性资本、高瓴资本、凯辉能源基金等投资机构在列。目前,最新一轮融资也即将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一场能源革命,更意味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唯有先行者才能抢先迎来发展‘黄金期’。”
工业大数据
综合
装备工业
原材料工业
消费品工业
 
工业舆情
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21.5亿元,同比增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2.4亿元,同比增11.1%。工业企业利润创16个月新高,引发舆论关注。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相关新闻热度为92.59。相关新闻在网络上热传的同时,“工企业利润创16个月新高”的经济话题更是罕见地刷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四原因致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 李大霄称经济向好助推A股突破   谈及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表示,有以下原因:一、工业产品销售增长加快;二、产品价格降幅收窄;三、降成本、降费用效果进一步显现;四、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对利润增长拉动明显。何平同时还指出,3月工业利润增速回升,既有经济向好因素的影响,也带有不均衡、不稳定和恢复性质。其中,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 同时,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等非主营活动对增加利润影响明显,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此外,同期基数偏低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藉此何平指出,当前工业经济仍处于化解过剩产能、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过程中,需求不足、库存压力和资金困难等影响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企业效益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尚待进一步观察。官方给出解读的同时,机构也对这一经济数据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方正证券郭磊认为,3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回升,且创16个月以来最高。中游行业如石油加工、计算机通讯、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利润回升明显。这是工业通缩收窄期的一个必然结果,未来工业企业利润还将继续震荡回升。资本市场的网红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一如既往地乐观,微博直言,经济向好助推A股突破,向上突破!
 
智能生产
通信世界网5 月11 日报道,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京联合召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部署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出席会议并讲话。   辛国斌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 年L2 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15%,但还需要从关键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法规完善、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辛国斌要求,充分认识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提升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取得预期成效。一要加强产业发展协同,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的战略定位,协同推进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并行发展,加速规模化商用进程。二要强化试点示范协同,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工作,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车城网”平台建设,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测试和应用场景。三要做好标准法规协同,将试点经验成果固化成技术标准,推动地方先行先试立法探索,为智能交通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辛国斌强调,协同发展试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问题,加大相关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力度,保障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友情链接

电话:0416-5082888 邮箱:jzgwcyy@163.com 辽ICP备15009211号-2

网址:www.jzgypt.com 地址: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大街51号

锦州工业大数据平台 版权所有 华睿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辽公网安备21079902000050号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6-3216676
举报邮箱:bhzz2022@163.com
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辽宁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涉企举报专区涉企举报专区